楼阁坐北向南,高28米,首层阔31米深16米,山墙厚达39米,首层与二层的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才是砖墙,仅看此用料就让人平添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整座建筑呈长方形,五层楼阁,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五层,层层飞檐翘角,以绿琉璃瓦覆盖,屋脊上装饰有石湾彩釉鳌鱼,楼身各层有平座;建筑规模镇海楼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规模宏大建筑材料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装饰特点镇海楼饰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增添了建筑的华丽与庄重文化价值地标建筑镇海楼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极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郭逢春为求太平,在小北门内的洪山宫旧址上建了一座钟楼,此楼被称为岭南第一楼广州岭南第一楼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宽137米深1255米,高三层共1745米,是重檐歇山顶攒尖顶式的明代建筑风格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四面墙体,第三层为木构架檐梁式结构;下部数脊面两层围墙以红砂岩条石砌造,而上部三层以上则是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覆盖绿琉璃瓦,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配以绿瓦,显得巍峨壮观镇海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历史上虽经五次损毁与重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的产物,自那时起成为广州市立博物馆。

红砂岩条石挡墙

丁屋古围墙建于明正德1551521年间,距今有5多年,原围墙全长12多米古围墙用大青砖与红砂岩条石砌筑,历经岁月沧桑,现存约2多米。

红砂岩景观石

唯敷瓦于椽间,四壁不加涂泥正是两广地区广西广东的特有建筑泥砖屋泥砖屋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

第二级以上,每级四面正中各有一浅穴佛盒未设佛像,塔基为红砂岩条石,塔顶为铜质葫芦形宝瓶,其下四角各悬一只铜铃,塔身一级西壁嵌有大理石一块,镌刻建造说明文字塔基四周1525米范围内为荒地 文笔塔1983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县人民政府再次确定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县较有文物。